〈石灰岩聖母子像〉 法國北部14世紀 |
作品可能出自法國北部教堂門像柱上的雕塑作品,題材為聖母子像。聖母經常被稱為「大眼聖母」、「典雅女神」,被視為基督教裡的「天國皇后」。由於12世紀開始流行聖母崇拜,歐洲北方,尤其是法國,大量出現了聖母子像的題材。14世紀聖母子像成為最受喜愛的主題,保存的數量高達數千個。除了教堂的捐贈以外,在社會各階層當中,人們普遍夢想擁有聖母子雕像,聖母子雕像因此被用來交易以及私人餽贈。
這件作品可能為教堂正門門上或耳堂(transept)門像柱上的雕塑。這類的大門雕塑成為闡述教義和耶穌生平的櫥窗,它的功能主要在於抵制異端邪說,提供路過教堂的人們觀賞。當路人看到這些聖像,一方面,他們會立刻了解,世界的秩序主要由基督教教義與教會的觀念所組成。另一方面,世俗的「有罪者」都將被強制改變觀念及信仰。
雕像為典型中世紀哥德式(Gothic)風格。聖母頭戴后冠,主要由於聖母為天國之后,此一觀念起於拜占庭(Byzantine)傳統。人物造形受到拜占庭風格的影響,傾向纖細瘦長,具有彎曲的輪廓。哥德式雕塑強調軸心轉動下所形成的圓柱體軀體,帶有真實感,有別於羅馬式雕塑注重的前後人物的對比關係。
哥德式雕刻的人物臉孔呈現杏眼、大眼,顴骨突出,鼻子小巧,微露笑意的嘴角,這是法國北部雕刻的最大特徵。整體而言,具有充滿母愛與慈祥的婦女形象,接近Compiègne地方的Saint-Corneille修道院聖母子雕像(約13世紀後半)。14世紀起呈現臀部的突出扭轉、起伏漩渦形的罩衫、延伸的服飾層層包覆。14世紀60年代開始,臉部以局部性的寫實主義為基礎,在神性之外增添人性的情感。頭部表現出溫和有感情的特質。
身體輪廓為明顯的S型曲線,彎曲一腿,扭腰站立。衣袍寬大,褶紋很多。此一特徵在當時被稱為「優雅風格」,是巴黎的宮廷藝術家於1240年左右首創,之後並成為哥德式雕刻的標準型態。華麗動人的聖母像,與12世紀法國普羅旺斯(Provence)吟遊詩人讚美貴婦的優雅愛情(fin’amors)小說的發展有關。被理想化的女性形象,被視為高於男人一等,具有絕對的統治地位。此一忠誠的精神表現方式,強調無償的奉獻,此時與瑪麗亞的崇高神聖形象疊合在一起。
整體而言,人性的表現正是哥德式藝術的真正精華。以這件作品為例,栩栩如生的雕像,除了賦予人們充分的想像力,更讓觀者自己與真實存在的上帝之間,有了更為直接的形象聯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