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5日

畫作:〈風車前的旅人〉

〈風車前的旅人〉 
Jan BRUEGHEL the Younger
法蘭德斯, 1601-1678

        

小布魯赫爾出生法蘭德斯的藝術世家,祖父皮耶特.布魯赫爾(Pieter Brueghel the Elder, 1526-1569) 是十六世紀傑出的法蘭德斯風俗畫家。

作品前景近二分之一的畫面以溫和的棕褐為主要色調,展現寬廣的平原。後方蜿蜒的小路不僅帶出空間深度,同時導向遠方以清冷色調為主的城市林木。充滿旅人的鄉間道路,及16世紀末代表科技進步的風車,雖是典型的村落景致,但同時也在尼德蘭繪畫傳統上象徵「人生旅程」、「警惕盲目追求財富」、與「勤奮工作」等多元意涵。這類作品在呈現尼德蘭鄉村風光的同時,也值得觀者玩味深思。

        作品的題材屬於「小風景畫」,描繪所謂「小郊區」(regiunculae)的偏遠鄉村景色,意在傳遞「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鄉村場景」(ad vivum)。畫面場景為哈倫(Haarlem)近北海的「愉悅之地」(pleasant places),主要提供那些熱愛藝術,卻沒有時間到遠方旅行的人,可以迅速瀏覽這些怡人的場所,得到寬慰。富有而忙碌的商人階級,行業的特性使他們被禁錮在城市當中,這些人口稀少的鄉村景色,確實比人口擁擠的城市更加迷人,同時也可能刺激富裕家庭來購買郊區的地產。        

    作品呈現了祖父布魯赫爾式的(Bruegelesque)傳統,萬花筒式的場景,伴隨著多彩的微型人物置於陡峭上升的背景當中。畫面用狹長的橫帶來展示,以風車打破地平線的構圖。無所不在的風車為荷蘭財富的泉源和歷史的象徵,為廣闊的土地開墾項目提供水源。以風為動力推動的風車,亦暗喻著上帝賦予的大自然力量以及精神,它的十字形邊刃與耶穌的十字形相混淆。一些版畫家讚揚風車的不同種類以及決定性的工業功能,從磨麥粉到汲水,以及開墾土地。風車背景中散發光芒的奇特天光,不僅營造了戲劇化的氛圍,又暗示了讓靈魂重生的神聖光明。畫面左下方則繪有幾乎難以辨識的馬匹白骨,象徵人生旅程並非全然和諧美好,而是處處充滿危機與死亡。

    畫面維持了法蘭德斯傳統的風景畫樣式,延續了家族的畫風,視野上採用了俯視的觀點,開啟了一種「世界風光」的尼德蘭傳統,允許格外寬廣的視野。此外,布魯格爾將地平線上升,違反了正確的透視,此乃睿智的喬裝手法,令地平線不知不覺地顯現,以與天空接軌。為了暗示深度,畫面被水平區分為三段,前景為褐色調,中景為黃、綠色調,背景則為藍色調。前景上方橫置著陰影,觀者的目光被中景的明亮色調所吸引,背景的藍色則似乎後退,強調了空間的深度。這與16世紀法蘭德斯畫家,例如帕提納(Joachim Patinir, 1483-1524)所發展出的型態相吻合。

各個人物的臉上,經常避開心理描寫的細微痕跡,並保持一種匿名性,具有作為一名普通人的獨特價值。畫面上沒有一件處於靜止狀態的事物,以一日常生活的場面,來藉此象徵整個人類。人物的細微身形,在自然現象當中成為輕微渺小的因素;辛勤勞動的人類,因此被理解為支配人間萬物生存法則之下的芸芸眾生。農民與牲畜、大自然的和諧共存,意在提醒觀者,農民的生活較之都市人,更具自然理想的標準。

       畫面帶有誇飾的成份,但地形學上的精確性,卻得到了一再的強調。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