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日

畫作:餵食時刻

 


餵食時刻
Julien Dupré(1851-1910)
年代不詳
油彩、畫布
65.4 x 81.3cm

        朱利安杜普荷(Julien Dupré, 1851-1910)為巴比松畫派成員裘勒杜普荷(Jules Dupré, 1811-1889)的姪子,原接掌家中珠寶事業,因1870年的普法戰爭(Franco-Prussian War, 1870-1871)被迫歇業,選擇進入巴黎美術學校(Ecole des Beaux-Arts)就讀。

       畫面為典型農民生活的圖景,強調母親生活經驗難為之處:婦女在日常瑣事當中,還得照料孩童,一邊撫育兒女,一邊飼養家禽、家畜。兒童亦須參與勞動,內容包含撿拾木柴、幫助做飯、看顧園圃……等費時卻輕鬆的勞動,飼養家禽尤其是兒童的勞動之一。婦女與兒童的勞動多侷限在住家範圍內,在母親的身邊,子女既可以減輕其負擔,母親亦可以即時予以照料。

       畫面當中可見一種完美協調的生活秩序,人物的地位由左方的家禽向右方的女孩、母親逐漸過渡,顯示地位的尊卑。餵食的家禽在農民手中皆受到控制,女孩在母親的眼下照料指導,同樣是溫情主義的一種人性控制。這類自然主義的畫作呈現了一種多采多姿的寫實主義(realism pittoresque)意象,讓寫實主義在寓有浪漫主義(Romanticism)的氛圍下,成為一可被接受的對象。這類的寫實主義代表著一種新的美學情感及秩序,即「永恆的農民」(eternal paysan)形象,不見18世紀以降傳承的牧歌式圖像,亦非庫爾貝(Gustave Courbet, 1819-1877)生硬的現實主義(Realism),而是處於一種中道路線,以特定的優雅態度來對農民進行摹寫,因而,依照官方的審美趣味而得以被接納。

畫作:奧蘭的盧河谷地

 



奧蘭的盧河谷地
Gustave Courbet(1819-1877)
1864-1865
油彩、畫布
116 x 138.5 cm

        庫爾貝(Gustave Courbet, 1819-1877)被視為法國寫實主義(Realism)的開創者,領導年輕藝術家反抗傳統學院派的先鋒人物。1830年代發跡,但1870年代名聲開始受挫,1880年代才又復甦。

        庫爾貝否定藝術的浪漫主義觀點,1861年寫實主義的宣言指出:「繪畫,就其根本而言,是種具體藝術,因此它只能涵括真實與存在事物的表達。」他對主題採取嚴格的寫實主義概念,以「時代性」(當代性, contemporaneity)作為「具體」的必要條件,認為:「藝術只能經由那些(對藝術家而言)可見、可觸的物象的再現構成」,藝術家身處某一特定時代,「基本上無能力複製一過往時代或一未來時代的生活面向。」

 

        庫爾貝經常使用大畫布繪製平凡題材,為了加強觀眾的真實印象,符合紀念碑的效果,將平凡的題材表現成英雄般的事業,消除觀眾與畫家的界限。他反對畫風景時,著意挑選美的景色。以這件作品為例,他挑釁性地選擇了家鄉作為題材,選擇較淺的形象空間,將空間裝滿景物。

        在技法的處理上,薄的顏料底層用黑色(深褐色)作底色,顏料表面看起來厚塗,但其實並未如此,原因在於他僅僅使用較少的油料,輕薄地拖開筆觸。庫爾貝是第一個使用畫刀(刮刀)的畫家,在已乾的色層上,塗上不透明色料,製作出維妙的色彩層次。顏料層的厚度不同,但全部不透明,用白色來提示高光區域。  在植被的處理上,他使用弄皺了的布紋沾取顏料,輕輕拍打色調區,以獲取植物的肌理效果。畫面整體而言,帶有強烈的明暗對比。

        表面上,庫爾貝最被抨擊的是其題材的低下,但攻擊最力的學院派人士,反對的並非其題材,而是他在呈現這些題材時,所採取無雕琢、無修飾、不加撿選安排的風格,這些顯然與學院傳統的美學原理相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