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5日

畫作:〈黛安娜與艾克頓〉

〈黛安娜出浴被艾克頓嚇到〉
Louis-Jean-François Lagrenée
法國, 1725-1805

        
戴安娜為處女獵手,「貞節」的化身,頭髮束於腦後,帶著弓和箭囊。黛安娜也是月神,標誌是額頭上裝飾著一彎新月。身邊的女伴為山林女神,克羅凱(Crocale)負責為黛安娜梳頭,其他女仙則負責沐浴。根據奧維德(Ovid, Publius Ovidius Naso, 43 BC – 17/18 AD)《變形記》(Metamorphoses)記載,年輕的王子艾克頓(Actéon)闖入一個岩洞,不慎看到黛安娜出浴;為了懲罰偷窺女神聖潔的裸體,艾克頓被變成一隻公鹿,被自己的獵犬咬死。

 18世紀的法國喜愛觀賞裸女像,裸女像成為造形藝術中最熱門的題材,古典文學家的悖德情色主義,例如奧維德、阿普雷烏斯(Apuleius, c. 124-170),提供了繪畫的素材來源。這些題材多帶有田園牧歌式的情調,運用古代神話的題材來表現現實生活的方式,是為了富人及享樂主義者所設計的色情藝術;它是一種增強逸樂效果的方式,裸女、田園混合風味當中的裸女,其實是貴婦的同義詞。

        拉葛內為凡˙(Charles-André van Loo, 1705-1765)的學生,曾獲羅馬大獎,1781年擔任法蘭西美術學院院長。風格受到多門其諾(Domenichino, 1581-1641)、雷尼(Guido Reni, 1575-1642),以及部分凡˙路的影響,以裸體畫家著稱。他修正了布雪(François Boucher, 1703-1770)的風格,轉為人物數目減少、動作變小,強調垂直、水平的安定構圖,取代對角線或曲線構圖。靜態的畫面表現出一種動態的場景,作品中的色情因素,因畫家技法上的精細,及其與優美詩歌之間的關聯,而變得合理。

    拉葛內的構圖借鑑了18世紀的劇場風格;18世紀法國沙龍展的評論經常借鑑戲劇的方式之一是,將演員的行動、表演風格、布景、以及風俗習慣方面的細節,與沙龍展的作品進行比較,將戲劇「角色」運用到繪畫當中。為了強化繪畫效果,畫家不避諱利用喜劇演員的表演,將繪畫人物參酌戲劇舞台上的表演,以傳達「戲劇人物的行動」。勒努(Antoine Renou, 1731-1806)表示:「繪畫是一種只能通過啞劇式的動作來表意的藝術,……如果尚未準備好精細描繪出這些表意動作,那麼他在繪畫領域亦不會有多高造詣。」然而,狄德羅(Denis Diderot, 1713-1784)否定了以「戲劇性和做作的色彩」來塑造人物的繪畫功能,批評拉葛內無法實踐歷史畫的真正功能;但同時,勒費比爾(L. H. Lefébure)則認為拉葛內的風格就像「在學院裡,身著制服乃是必要的」一樣。

        在色彩方面,白色的運用某種程度上帶有機械化的形式,以便突出人物角色;蒼白的紅色、藍色,則讓次要人物彼此達成平衡。衣褶的處理小巧瑣屑,帶著精細與優雅,取代雄偉的品味。另一方面,半神話半現實的場景,將洛可可的上流社會偽裝成一牧歌式的世界,強烈情慾掩蓋在田園牧歌的外表下。主題為窺淫狂(voyeuristic nature)的本質,由納入潛在的男性觀眾而加以強調,此處的戴安娜女神成為當代貴婦名媛的隱喻,這些女性希望自己永遠美麗,永遠成為慾望的目標,好色之徒的焦點,卻又無法令他們一親芳澤。女人在此具備的操縱者角色,只凸顯艾克頓是一愚蠢的男人,一名糊塗愛人的角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