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4日

雕塑:〈男子雕像〉

〈男子雕像〉
(Giuliano Pedretti, 1924-)



        作品描寫一直立的男子,身材頎長、僵硬、高挑,似向前行進。瘦弱的身軀彷彿骷髏一般,有疤痕的表面,使得塑像更顯得虛弱無力,彷彿遭遇強大破壞後的殘缺身軀。

        作品的風格屬於「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的風格,近似賈可梅蒂(Alberto Giacometti, 1901-1966)1940年代以後的作品。

        這類作品的製作方式經常先利用天線來作為骨架,將一小塊一小塊石膏結合,累積而成,之後再鑄成青銅。透過無實體的解剖零件,這些手、腳、頭部等局部,在小心翼翼地隨意組合後,整體因此呈現人類自我形象的脆弱性。

        此一呈現破碎的身體架構的創作模式,並非追求一種想像的、等待完成的作品的美學目標,而是著重發現創作過程中的「真實性」(reality)。此一作品對於人體特性的突出表現,主要在於探索人體在所屬空間的定位,並表達對於人的本質的憂慮。這類高而瘦弱的人物形象,正可謂處於一種孤立無援的空間之中,深度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遭受蹂躪後的歐洲,所瀰漫的疑惑與焦慮,並試圖表現人類所體驗到的焦慮、失落、與絕望的感受。

        這類作品同時也被視為「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的雕塑品,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普遍瀰漫的存在主義焦慮,以及因戰爭所引發的自然與社會強烈的荒謬感。沙特(Jean-Paul Satres, 1905-1980)的《存在與虛無》,正適合用來概括這些脆弱人體的狀況。這些人體實際上已不成人體,他們近似於一種不存在的狀況,但在拉長成空間中的一條細線之餘,又顯出在空間中所佔的位置。如此的做法,一方面除了強調徹底還原事物的本質或原始狀態,另一方面又內省探索存在主義的實質特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