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14日

雕塑:〈詩神阿波羅〉

詩神阿波羅
1888
Thomas Brock

英國, 1847-1922
     
        
        
達芙妮(Daphnee),厭惡戀愛、婚姻的女獵人,河神潘紐斯(Peneus)的女兒。達芙妮據說是阿波羅(Apollo)愛上的第一個女人,當阿波羅第一次見到達芙妮,便瘋狂地愛上她並追逐她。達芙妮死命地奔逃,直到父親河神的河邊,在央求父親拯救下,河神將她變成一株月桂樹。在驚慌難過之餘,阿波羅將達芙妮的樹葉編成桂冠,將月桂樹當作他的聖木。底座所在位置刻劃有達芙妮、河神、蛇、以及藝術家的形象。蛇是「謹慎」的擬人形象,智慧女神米娜娃(Minerva)即帶有蛇的標誌。

        作品的造形源於15世紀末發現的羅馬時代複製希臘時代青銅雕塑品〈觀景台的阿波羅〉(西元前4世紀)19世紀對於古代的尊崇,呈現著全面、無可挑戰的現象,而在雕塑方面,相較於繪畫,更一貫地盛行古典的傳統。這件作品即反映了19世紀潛意識中的新古典精神,阿波羅優雅柔美的面貌不見鬍鬚,正面朝前的姿態高尚莊重,整體的靜態美,顯示了古代高貴人物才有的完美的人體結構和肌肉組織。阿波羅的形象,正是古典雕像中男性形體美的理想,溫克曼(Johann Winkelmann, 1717-1768)即認為,阿波羅是「永恆的春天,彷彿受到了天堂的賜福,優雅的年輕胴體浸透著成熟的男性美,驕傲勻稱的肢體中散發著敏感的溫柔。」

在古典的傳統以外,阿波羅湛亮的眼神、清晰的乳頭、左手持的詩冊,亦反映了19世紀晚期英國雕塑的自然主義傾向。情感上是高貴的古典,然而充滿寫實的細節。揹著七弦里拉琴賦詩狀態下的阿波羅,兼具了主角的高貴身分與詩歌教養。

       〈詩神阿波羅〉主要以情感作為主題,由古典靈感出發,將重情感的死亡意象,殘存在寧靜的阿波羅身上。這同時反映了18世紀後期開始持續的,情慾主義與英雄主義的矛盾統一體。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Schiller, 1759-1805)曾描述阿波羅所體現出的微妙的矛盾與衝突,「親和與嚴厲的超凡集合體,慈愛與嚴肅,權威與溫和的綜合體現。」阿波羅的熱烈情感,以及莽撞追逐情感過後的理性調整,正體現了希臘古典精神的具體化,代表了人性中理智和文明的方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