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9日

畫作:春的降臨

春的降臨
Walter Crane
1873
油彩、畫布
69.7 x 164.9 cm

 
        克雷恩通常被視為工藝美術運動(Arts and Crafts movement)的領導人物,曾任曼特斯特藝術學校(Manchester Art School)校長。妻子為山迪斯(Frederick Sandys, 1829-1904)的女兒,早已遭受惡名昭彰、玩弄女人的父親之苦,因此不允許克雷恩研習女子裸像,所有的素描只允許妻子的裸體。此一禁令偶爾引發克雷恩創作上的阻礙,被迫只能使用男模特兒。例如此畫當中的裸體人物,便僅止於三名小天使。

畫面中央華蓋下身穿粉紅衣袍並披著黃色布巾的女子,是春天的擬人化形象,隊伍前方由一位高舉開滿花朵樹枝的女子引領隊伍,後方一名擊鼓伴奏,一名牧羊女吹奏笛子,身旁的羔羊表明其身分;後方是捧著花朵跳舞的林中仙女們。隊伍末端一名身穿灰藍袍、搶奪仙女花朵的男子,象徵冬天,暗示著冬天尚未完全離開。女子綠色的服飾象徵希望,盛開的花朵則象徵純潔。

 

19世紀的7080年代,英國其實並不存在統一的「古典主義」的繁榮發展,但共同的靈感泉源,經常來自於帕德嫩神廟中楣。畫面女子身上典型的羅馬服飾和背景中的神殿建築,明顯受到羅馬藝術的啟發。女性的形象亦源於19世紀晚期波蒂卻利(Sandro Botticelli, 1445-1510)對英國畫壇產生的部分影響;波蒂卻利人物的動作帶有半滑溜、半跑步的特徵,是西方藝術當中,對於嫻靜的女性動作最輕飄以及最令人愉悅的描繪。構圖方面,如茵的綠草上點綴著繁星似的花朵,帶有波蒂卻利〈春〉(Primavera)畫面的圖像慣例。

        畫作表面傾向柔和微妙的色彩和諧,成為新藝術的鼻祖。長長的帶狀畫面極盡雕飾,整體帶有明亮、精緻、華麗的裝飾性。1795年後,繪畫界日益轉向平面空間或雕塑空間的一種趨勢,即羅森布魯姆(Robert Rosenblum, 1927-2006)所謂的「線性抽象」(linear abstraction),放棄了實際的透視感。此一線性抽象主要呈現由輪廓線主導及無景深、淺景深的總體趨勢,雕塑般的人物一如帕德嫩神廟橫飾帶淺浮雕的人物構圖。這些人物的刻劃缺乏展示真實肉體的興趣,畫面亦缺乏活力,因這些淺浮雕式的姿勢沒有注入「轉寫現實」的技巧與手法。

        在空間的處理上,此一浮雕空間的運用,採取否定深度的空間與強調深度而向消失點消退的空間的結合,因而造成空間的衝突感。以這件作品為例,畫面由左至右的人物皆處於同一平面,強調人物皆處在畫面中心點;但背景又藉由一投向中心消失點的線條,把我們的注意力引向遠方的透視。

       畫面人物的動作缺乏騷動,雖有動作,卻呈現平靜的狀態。人物的手臂柔順地伸展著,面容柔順、蒼白、倦怠,沒有表情,構成如夢似幻的超凡形象,趨近前拉斐爾派的風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