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5日

繪畫:〈牛群戲水〉

牛群戲水
Constant Troyon (1810-1865)
年代不詳
油彩、畫布
54.6 x 76.5 cm

        特洛庸與洛克普蘭(Camille Roqueplan. 1803-1855)熟識,曾於1842年被洛克普蘭帶往其畫室參觀,1849年獲榮譽騎士勳章(Legion of Honor)。特洛庸對繪畫的熱情如同對母親一般,直到去世前,仍天天由母親為她鋪床入睡。

       特洛庸的素描直接出於自然的真實寫生,常與楓丹白露(Fontainebleau)的藝術家共同在森林當中作畫。他們通常在春季離開工作室,直到天氣轉涼的季節再返回,期間則在鄉間尋找寄宿地點。巴比松畫派(Barbizon School)拓展了荷蘭風景畫的組成元素,採取一靜謐、和諧的原理,此畫個別的人物、樹木、雲層,以及不同明暗、色彩的整體和諧,成為福樓盟汀-杜波(Eugène-Samuel-Auguste Fromentin-Dupeaux, 1820-1876)所謂的巴比松畫派的優越法則。特洛庸晚期喜愛將農人作為焦點合併在畫面當中,期望透過非理想性的目光,來呈現農村生活。

       特洛庸開始對動物採取嚴肅的態度,乃出於童年玩伴羅伯(Louis Robert)的影響。當天氣不佳無法在戶外作畫時,他便將畫架立於馬廄當中,繪製擠奶女僕、養鵝女、或純粹繪製動物。畫面當中的牛為生物學仔細研究下的呈現,牛群亦是自然主義藝術家認定既高貴又神聖的動物。在特意隱匿人類臉孔,以及人類與牛群的身形比例強烈對比下,畫面的牛群成為主要的角色。特洛庸致力於成為一名「動物畫家」(animalier),樣式上類似伯娜(Rosa Bonheur)的主題與構圖;將焦點置於牛群行動的同時,特洛庸亦仔細刻畫了牛隻的肌肉與農人的地區性服裝特性。遠處的連綿的山巒與模糊的樹影,亦為特洛庸構圖的基本特色。

        特洛庸僅使用少量的松節油來方便塗敷在純色上,細心地使用大畫筆,而從不使用小畫筆作畫,少量的炭筆線條亦經常呈現在素描的構圖上。特洛庸素來被評為「激烈的執行力」(execution fougueuse),與知名的繪牛畫家布拉卡薩(Jacques Raymond Bracassat, 1804-1867)表面光亮的風格相比,明顯帶來更大的衝擊。波特萊爾(Charles Baudelaire, 1821-1867)始終對特洛庸抱持敵意,將他比喻為「缺乏靈魂的技藝」(skill without soul)的完美典範。

       巴比松畫派的企圖與成就在於「概括化」(generalization),對於審慎的構圖元素施以強化。此畫尤其表達了更近距離對於森林與平坦的鄉間的光線與氛圍的效果的觀察,將學院的僵化與自然再現的真實感加以融合同時,更突出了特定的個人主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