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30日

畫作:聖方濟禮拜聖母子

 


聖方濟禮拜聖母子
Domenico Piola(Italian, 1627/28-1703)
年代不詳
油彩、畫布
290.8 x 170.2公分
聖方濟(Saint Francis, 13世紀)為方濟各教派(托缽僧小教派)的創始人。當他獨自在荒涼的山丘裡禱告時,突然聖母子從天而降,聖方濟看著眼前的神聖情景,感到驚喜無比!
皮歐拉利用構圖呈現了人物在宗教地位的層級:聖母和聖子位於左上方,接著是採取跪姿的聖方濟,以及位在身後的年輕修士,雙手分別拿著十字架及聖餐杯,比喻耶穌受難以及為人類贖罪所流的血。聖方濟身穿褐色長袍,繫著成串的念珠。年輕修士手中握著酒杯,[1]裏頭的一條蛇是約翰的標誌,[2]呼應著天使們翻閱的約翰福音書。下方野地上的花朵為瑪格麗特(marguerite)

       畫作以密集展開的環繞人群作為構圖,人物皆被推向畫面前景;人物在身體位置緊密排列的互動當中,強調不間斷的運動;近距離的人物平舖在畫面前景,刻意減損空間的透視效果,造成前後景處在同一平面空間,這些都帶有強烈的矯飾主義的構圖手法。個別人物彼此鎖定的方式,以聖方濟為中心點,彼此緊密環扣,亦具有巴洛克的藝術典型,以吸引觀眾視線進入造形的群體。複雜有力的線條與人物形態,將人物的重心上下游移,形成以聖方濟為中心的內聚效果。
       聖方濟的身形比例與其他人物差別甚大。天使與年輕修士的扭轉姿勢,出於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1564)。由上而下由左而右的光線佈置,採取了典型的威尼斯畫派的明暗對照法,把明亮的效果加到人物表面。色調區在各局部平均配置,達成一種均衡的效果。
       人群皆擠壓在共同的空間當中,離心的(eccentric)不平衡張力增加了人物姿態的緊湊感與騷動。層層密集的組織構圖,透過左下方的建築,拉向遙遠的天空背景,此亦為矯飾主義的典型手法。




[1] 佛雷金(Jacobus de Voragine, 1228-1298)的《黃金傳奇》(The Golden Legend)寫到:當約翰在亞洲地區佈道時,引起了偶像崇拜者在群眾間騷動,他們將他拖往黛安娜女神(Diana)的神廟,試著強迫他祭拜女神。約翰提議:假如祭拜黛安娜女神可以摧毀基督的教堂,他願意在偶像前祭拜;但假如祭拜耶穌後可以摧毀黛安娜女神的神廟,他們應該相信基督。針對此提議,大多數群眾都接受。當所有人都從建築物出來後,約翰開始禱告,神廟隨即崩塌,黛安娜女神的雕像化為塵土。隨即有個高等祭司亞歷斯托德姆(Aristodemus)煽動群眾,兩個敵對的陣營儼然要引燃暴動火線, 約翰問祭司:「你要我如何做,來恢復現場秩序?」祭司回答;「假如要我信你的上帝,我給你一杯毒酒喝,假如你毫無損傷,那你的主人即是上帝就再也清楚不過了。」約翰回答:「就這樣照辦!」「但首先,我要你目睹這毒酒殺死一些人,讓你更畏懼它的力量。」亞歷斯托德姆匆忙趕往總督府,取得了兩名待斬首的罪犯,接著在眾人面前讓們飲下毒酒,他們飲完後立即死亡。於是使徒拿過酒杯,在胸前畫上十字,一飲而盡,卻毫髮未損;在場人士都開始禱告上帝。
[2] 根據其他傳說,此情節發生於以弗所(Ephesus)該地,毒物以一尾小的雙頭龍()的形狀從酒杯當中逸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