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5日

繪畫:蒙帕納斯的琦琦

蒙帕那斯的琦琦
Moïse KISLING(1891-1953)
1924
油彩、畫布
114 x 79 cm

奇斯林出生於波蘭Kraków15歲進入克拉科(Kraków)藝術學院。1910年前往巴黎,1913年搬進蒙帕納斯Joseph-Bara街的工作室。因當時若在法國軍隊服役,可以確保日後取得法國公民的身份,1914年因此加入外籍軍團(Foreign Legion)1915年因傷光榮退役,成為正式公民。1916年起定居蒙帕納斯,認識了畢卡索、喬治˙布拉克、莫迪里亞尼、巴辛……等藝術家。奇斯林早期受到立體主義的影響,但對立體主義的偏離現實產生抗拒,後來改以寫實的方式表現畫作主題,積極學習義大利和法蘭德斯的古典繪畫。奇斯林於1941年前往紐約。

奇斯林據說被評論家暨畫商Adolphe Basler所發掘,妻子為一名法國高階軍官的女兒Renée Gros1917年時美術記者和史學家稱奇斯林為「蒙巴納斯之王」,他留著短髮、長長的瀏海,甚至要求妻子留著與他一樣的髮型。奇斯林的人物畫最能代表個人風格,具有現實主義優雅細緻的筆觸,靜謐的氛圍當中流露著情慾的色彩,明艷且具有透明感,人物往往有著一雙蘊含憂鬱眼神的杏瞳大眼。由於生活拮据,奇斯林被戲稱只要有被褥送他,他便心滿意足,因為他的畫室裡經常缺乏足夠的暖氣。

       畫中的女人為素有「蒙帕納斯女王」之稱的琦琦(Kiki),本名愛麗絲˙普琳(Alice Ernestine Prin, 1901-1953),出生於法國塞納河上游勃艮第夏蒂昂(Châtillon-sur-Seine)的鐵路工家庭,為母親與當地富農兒子的私生女,自幼與外祖母一起生活,家境貧窮,飽受學校老師輕視。191312歲前往巴黎尋找母親,陸續擔任縫紉工、麵包店學徒。14歲時開始擔任一位老雕刻家的模特兒,因而與反對這類工作的母親決裂。由於擔任藝術家模特兒,開始進入園亭咖啡屋、穹頂咖啡屋的社交圈。奇斯林很懂得逗人開心,和奇斯林在一起,琦琦總是會笑到淚眼盈眶,因為常膩在奇斯林身邊,波蘭藝術家莫里斯˙蒙金斯基(Maurice Mendjizky)便用奇斯林的別號’Kiki’,幫愛麗絲取了「琦琦」的綽號。奇斯林與琦琦簽訂了一份幾個月的模特兒合同,這在蒙帕納斯的畫家和模特兒之間首開了先例。期間,琦琦兼差洗碗、紙板工等各種工作,絲毫不靠男人供養,甚至亦支助蒙金斯基。琦琦之後最愛的男人是曼˙雷(Man Ray)
       憑著她樂天的性格與美麗、豐腴的外貌,吸引了藝術家們的目光,所有的畫家都對她獻殷勤,成為藝術家們的繆思女神。192928歲時,她將蒙帕納斯的生活寫成了一本回憶錄,由海明威和藤田嗣治為她寫序,海明威盛讚她:「對蒙帕納斯時代的主宰,遠遠勝過維多利亞女王對維多利亞時代的主宰。」與曼˙雷分手後,琦琦後來嫁給了一位出版商,在咖啡廳裡為來訪的觀光客表演,沉迷於酒精與藥物。

    奇斯林陸續為琦琦畫了一百多張畫像,她的身材嬌小,但豐潤誘人,喜歡赤腳走路。畫中的她有著亮麗的口紅、齊眉修剪的瀏海,此髮型為當時女性頗受歡迎的髮型,稱為「男孩剪」(coupe garçonne),眼神流露著嚴肅憂傷。奇斯林擅長描繪女性的陰柔姿態,捕捉對象最微妙的內在情緒,以柔美的線條和亮麗的色彩表現。Derain平滑的古典畫法,無疑對奇斯林等人的畫作產生影響。法國國家語言科學院的托雅認為,奇斯林畫肖像不是在描繪模特兒,而是對她們提出問題。他的繪畫力量不是出自視覺的再現能力,而是嗅覺的再現能力。因而,此畫當中的琦琦,仍與琦琦自認的形象有所不同。
       奇斯林的人物畫常常被拿來和好友莫迪里亞尼作對照,兩人的作品都帶有憂鬱的味道,而奇斯林似乎更多了情慾的表達:畫中主角的眼睛永遠張著一雙迷濛的大眼睛,輪廓清晰的櫻桃小口,帶有神秘而夢幻的情調。此一大眼睛的形象,成為日後無數蒙帕納斯街頭藝術在繪製大眼流浪兒童時打響名號的靈感來源,並輪番成為一國際化的風格,流傳至今。

    1933年奇斯林榮獲榮譽騎士勳章(Chevalier de la Légion d’Honneur)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時,奇斯林再度志願從軍,但在19406月德國人佔領巴黎後,他先逃往Marseilles,然後葡萄牙,最後於1941年到達紐約。奇斯林的繪畫廣為全球美術機構收藏,其中以美國、法國、日本和瑞士等國收藏最豐,價格都在30萬美元以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