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1日

畫作:〈慈愛〉

〈慈愛〉
1630
Jacques Blanchard

法國, 1600-1638
        「慈愛」(charity)的題材原是基督教的美德之一,也是諸德當中最終、最偉大的德性。新約〈哥林多前書〉第13章13節寫道:「如今常存的有信(faith)、有望(hope)、有愛(love)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慈愛意味著神的愛,上帝對待子民的愛,猶如母親對子女的愛。《以賽亞書》第66章寫道:「使你們在他安慰的懷中吃奶得飽。…你們必蒙抱在肋旁、搖弄在膝上。母親怎樣安慰兒子,我就照樣安慰你們。」使徒保羅讚頌人類應仿效並參與爭取神的愛,慈愛因此是仿效上帝最主要的部分。在西方文學文化中,「慈愛」多用以表示「美德」。

        「慈愛」的題材源於14世紀前半義大利的「餵乳聖母」題材,在文藝復興時期,大都以維納斯和邱比特們嬉戲的母子形象表現。在稍後的形象裡,則成為三四個嬰兒圍繞著一個母親的形象,其中一個正在吸奶。

        作品的風格主要受到模仿米開蘭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1564)的矯飾主義藝術家,如佛羅倫斯人沙維阿提(Cecchino Saviati, 1510-1563)等人風格的影響。畫面的硫磺色調則源於提香(Titian, 約1488-1576),人物形象的紐結姿態,所表現出與文藝復興平衡穩定的決裂,以及人物肌肉塊面、鼓起而複雜的衣衫等,都表現出明顯的矯飾主義(Mannerism)特質。畫面中央女人的姿態奇妙地延伸,人體比例也故意歪扭,使人自然而然地想起米開蘭基羅。

        作品為17世紀初法國宮廷矯飾主義的代表性風格,女性具有豐滿的肉體表現及一流的色感,整體並設定在古代的建築主題。此一風格為法國帶來了華麗的色彩,以及官能的女體表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