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herlandish
School
約1500
油彩、木板
68 x 51.8cm |
題材出自《聖經》〈馬太福音〉第二章1至6節,耶穌出生在伯利恆(Bethlehem),時值希律王(Herod the Great)統治時期。有一天,幾個來自東方的賢士到耶路撒冷覲見國王,因他們在東方看到代表即將成為猶太人之王的明亮星辰,因此長途跋涉前來膜拜。賢士的話令希律王感到不安,召集祭司長與文士(經學教師, Sanhedrin)進宮,詢問基督將在何處誕生?眾人回答:「在伯利恆,因先知曾預言一位君王會出現在伯利恆,為它帶來榮光。」
畫面左方配戴寶劍、身處紅色錦織尊榮幔(Cloth of Honour)前方者,即為希律王。名義上雖為宮廷的室內,但場景卻置於一彷彿當代法蘭德斯的室內:北開的窗、花紋拼貼地板、典雅的門、精緻的服飾,所有法蘭德斯資產階級家庭的元素都在這裡呈現,細節幾乎填滿畫面的每一寸空間。
對稱法則的空間分布,來自於衛登(Rogier van der Weyden,
1399/1400-1464),但空間的布局並非嚴格的幾何透視,只在單一平面上附加背景,然而,整體仍有真實房間的感覺。透視的縱深效果得力於手、腳的姿勢,以及地板的花紋排列方向。藉由此一室內空間,畫家將人物緊密羅列,將所有的形象皆安排在一個近似抽象的空間當中,使每個人物都安處在自己的位置,儘管空間看似平面化,觀者仍得以想像情節的發生過程。此一將人和物附屬於一個將它們包容其中的空間,採取多個視角合而為一的作法,得力於凡˙艾克。
人物肖像皆呈現四分之三的側面,彷彿靜止不動的僵化人物,但具備各自的特徵與表情。室內缺乏光線的作用,人物甚至沒有影子。人物的服裝並非被來自窗戶的光線所照亮,而是來自觀者的目光投射,且充滿整個房間。各色調區的分布,亦藉由不同服飾的位置而精心安排。由於缺乏影子,現場因此不是一天當中某個特定時刻所見到的即時景象,彷彿一超越時間性的本質性敘述對象。皮膚、布料、壁板都用高度寫實的手法描繪,具有完美的肌理效果,捕捉了當時精湛細緻的工匠所製造的不同媒材的特性,複製了金銀匠處理金屬與寶石時如同「寶石般」的筆觸,重新捕捉珍珠與寶石的光輝,一如虛傑(Suger)的觀點,此特性象徵了「天國的美德」(celestial virtues),並反映「聖光」(Light Divine)的光輝。如此細緻入微的物質世界的描繪,亦讓每個個體存在的個性細膩表達,然而,畫面的整體效果仍帶有某種脫離現實的感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